心臟問題不容忽視!
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平均已超過 6,000人,在眾多心臟疾病中,以冠心病最為常見。冠心病成因眾多,而壞膽固醇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高危因素,然而,不少人輕視膽固醇的控制,埋下這個心臟計時炸彈而不自知。部分做了通波仔(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或搭橋手術的患者更以為一了百了。手術後掉以輕心、沒有跟足醫生指示嚴控膽固醇,導致一塞再塞,後悔莫及。
膽固醇之所以與冠心病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是由於過多的壞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令血管內壁收窄甚至栓塞,阻礙血液供應,導致心臟肌肉出現缺氧情況,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嚴重者甚至會猝死;如堵塞腦部血管,更有機會導致中風。儘管病人因血管栓塞情況嚴重,按需要做了通波仔或搭橋手術以重新暢通血流的供應,也只能夠治標。病人本身血管栓塞的風險仍然存在,並且需要更嚴格地控制膽固醇水平,才能避免血管再次栓塞。
膽固醇理想水平因人而異
事實上,壞膽固醇的目標水平因人而異。根據2019年第三季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及歐洲動脈硬化學會(EAS)聯合發布的<血脂異常管理指南>建議,處理血脂問題時應從降低壞膽固醇水平著手,個人的風險因素也需計算在內以制定目標水平。一般而言,中風險人士例如糖尿病患者,壞膽固醇的目標指數為2.6mmol/L;高風險人士如患有糖尿病超過十年,或有單一危險因素人士,壞膽固醇的目標指數則定為1.8mmol/L或以下。而有綜合危險因素、確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極高風險人士,應該將壞膽固醇再進一步調低至1.4mmol/L或以下水平,有助減低再次病發的風險。
雙效藥物治療 降膽固醇療效佳
控制膽固醇的第一步必須從飲食及生活習慣開始,患者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做好體重控制、少吃高脂及高膽固醇食物,以減低壞膽固醇積聚血管的風險。不過,部分受遺傳因素及高風險人士難以單靠控制飲食及調節生活達標,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利用藥物治療。
現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以他汀類(Statin)為主,雖然他汀類的療效顯著,不過患者用到中至高劑量時,有機會出現肝酵素異常、肌肉痠痛及發炎等副作用。針對這類或服用高劑量仍未達標的病人,醫生一般會考慮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作輔助治療,它可以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配合他汀類或選擇混合藥物服用,可有助控制膽固醇同時避免服用高劑量他汀引致的副作用,研究亦顯示,同時服用他汀類及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雙效治療的患者,相比只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能有助將血液內的壞膽固醇含量額外降低兩成,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至於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副作用亦算輕微,服用後或有機會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最後,選擇降膽固醇藥物時,除要因應個人需要外,亦要留意藥物對降低患上血管疾病的成效,事關部分膽固醇藥物,從數字上雖可以降低膽固醇指數,但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率沒有太大成效,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請注意,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重要 (請細閱):
這些資訊是為經醫護人員建議下使用相關產品的人士而設。
如閣下不確定病情或診斷,請向你的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只供參考之用,並非取代醫護人員之建議。請參閱本網站之詳細條款及細則。
(REFERENCE: https://www.escardio.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