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皮膚炎,俗稱濕疹,為一種慢性疾病會導致刺烈的痕癢和皮膚發炎,過敏性皮膚炎患者其皮膚屏障基因受損,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及增加皮膚對有害環境元素所帶來的敏感。它最常發生於兒童,但也會發生在一些成年人身上。全球多達5至20%的兒童生活在這個皮膚狀況4,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3。雖然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但家長仍可以積極地幫助孩子減少濕疹所帶來的壓力。
過敏性皮膚炎(濕疹) 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不是每個患者都會發生所有症狀。一個普遍的症狀是不斷出現皮膚痕癢。痕癢和搔癢使皮膚發炎和造成惡性循環。
症狀包括:
-
皮膚紅腫和身體痕癢,特別在關節(手肘,膝蓋和手腕),頸部和眼睛四周
-
哮喘或鼻敏感
-
在過去12個月內出現皮膚極乾燥情況
-
皮膚結硬及起鱗
-
發紅,腫脹,及滲出透明液體
濕疹部分可能是遺傳的,通常不是由特定的過敏症引起。有些患有過敏性皮膚炎(濕疹) 的兒童,會因不同環境的過敏原,天氣變化,食品和壓力引發皮膚敏感。過敏性皮膚炎(濕疹)雖然沒有完全治療療法,但適當的照顧和治療可保持較長的緩解期。約40%-50%患者會在青少年期有所改善。成年後,症狀一般會不太嚴重,雖然有些患者繼續會有皮膚乾旱和敏感。
外用類固醇激素是最常見用於治療皮膚感染,其中有不同程度的藥效。使用時最好諮詢你的醫生,如使用不當,類固醇藥膏可能造成副作用,如皮疹,皮膚變薄和血管受損。
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角質的代謝會越來越不正常。當皮膚發炎時角質細胞的代謝會出問題,天然保濕因數跟生理性的脂質沒辦法順利產生,角質層會更沒辦法抓住水分變得更乾。而濕度不足的角質層就無法正常代謝,因此會變得越來越厚,也容易出現整片的脫屑。在這個階段皮膚會看起來稍微增厚,顏色則是淡紅色至紅色,有時會伴隨著一些皮屑的產生。隨著發炎反覆發生,上面這個惡性循環就會更嚴重,最後皮膚會變得不紅,甚至是有點暗沉,摸起來比起正常的地方更厚,有時候甚至會又厚又粗,像是長繭/起鱗一樣,皮屑也變得更多,這時就代表進展到慢性濕疹了。
濕疹要如何治療
不論在發病的任何一個階段,濕疹的皮膚護理和治療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治療方向大致上可分為日常的皮膚護理,乾性濕疹和濕疹受感染時的療法。縱使我們不能根治濕疹,但卻可能抒緩其症狀。
濕疹這種變化多端的疾病,醫生不只是要「對症下藥」,還要思考到更源頭的誘發因數,以及想辦法預防持續惡化等許多面向。在不同時期的濕疹可能代表不同的成因、不同的症狀,自然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醫生通常會依照患者的病史、接觸以及症狀來推測這是內因性濕疹還是外因性濕疹。
外用類固醇可以在輕微至中度嚴重程度的濕疹達到不錯的消炎以及止癢效果。但長期使用會擔心皮膚萎縮或變薄的副作用,因此醫生有時會使用局部的免疫抑制劑來幫忙控制疾病。抗生素與抗黴菌藥物分別會被使用在伴隨細菌或者是黴菌感染的濕疹患者身上,這類藥物可以控制感染,避免感染讓濕疹更加嚴重。但有些非常頑強的濕疹,光是做到這些還不夠。近年來國際間對於難治、反覆發作的濕疹使用保濕療法越來越流行。原理基本上就是把濕疹的患處用厚厚的保濕產品,有時甚至會混著藥膏包覆起來,讓濕疹的部位更完整、更持續地保濕,並且讓藥效發揮得更好。在積極的保濕療法下,許多患者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濕疹的保養與預防:止癢從生活做起
預防過敏、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如果擦了藥還是痕癢的話,目前最建議的方式,還是使用冷水或微涼水沖,或者是有些人會用冰袋短時間冰敷一下濕疹發作的位置,然後趕緊使用保濕乳液。
溫和清潔方面,因為濕疹患者的表皮已經很不健康,正常的天然保濕因數以及生理性脂質都缺乏的狀況下,如果再對表皮做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更乾燥、症狀更惡化。如果皮膚沒有太油太髒,其實使用清水洗滌就可以。如果真的比較髒的時候,可選用含溫和的介面活性劑的清潔產品。清洗的時候水溫不宜過熱,微涼到微溫的溫度都還可以接受。用雙手搓洗,不必使用任何清潔用的工具,否則反而會讓表皮受損。
主要治療方法是用保濕:
積極保濕方面,在洗澡後不須把身體擦到非常乾,略帶一點濕的時候就可以趕快使用保濕產品。選用的保濕產品可以油一些,例如乳霜(Cream),或者是更油一些的油膏(Onintment)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乳液也沒有不行,但研究認為有些油的比例過低的乳液,可能鎖水能力不足會誘發濕疹發作。
保濕這件事情也不是只有洗澡完之後才做,每天至少早晚要各做一次,甚至平常只要覺得濕疹的位置又變乾了,就可以再使用保濕產品。只要完整做到以上的注意事項,多數人的濕疹都可得到還不錯的控制,甚至是完全痊癒!
濕疹真的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而且這群患者常常是長年必須和反覆發作的濕疹作戰。希望能對濕疹的病友以及病友家屬們有幫助。大家在學習正確保養之外,也應該找專業醫生,讓醫生完整瞭解你的病史與完整的身體狀況,給予你更個人化的完整建議。
重要 (請細閱):
這些資訊是為經醫護人員建議下使用相關產品的人士而設。
如閣下不確定病情或診斷,請向你的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只供參考之用,並非取代醫護人員之建議。請參閱本網站之詳細條款及細則。
Reference: http://atopiclair.com.hk
← Older Post
Newer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