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中風預防

Posted by Amy Chuang on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發出電波,從心房傳遞心室,令心臟有規律地收縮跳動。房顫者由於調節上心室(心房)的電波異常,就會導致心跳過快、不規則。 心臟失去規律地跳動會導致部分血液滯留,並在左心耳凝結成血栓,一旦血栓游走至腦部,便會引致中風。事實上,單是房顫就足以增加中風的風險達5倍,而且因房顫所導致的中風較其他原因所導致的中風更為嚴重。    

Read more →

專科傷口護理 - 成功例子分享

Posted by Tada themes on

人體皮膚破損時就會形成傷口,若處理不當,便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皮膚的老化及慢性疾病亦會影響傷口的癒合,所以認識傷口的種類及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十分重要。 影響傷口癒合的原因 外在因素 傷口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重複受損、受細菌感染或受到不當的處理(如使用無效的消毒劑或敷料)等,這些都會減慢傷口癒合的速度。 內在因素 年老、疾病如糖尿病、長期使用藥物、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破壞血管)、酗酒(影響營養吸收)等,這些都能使免疫力下降,使傷口易受感染,影響癒合。 護理傷口的原則  預防感染 保持傷口清潔,換症(洗傷口及換敷料)時須執行無菌技術,確保所用物料經過消毒殺菌程序。 促進痊癒 使用膠布或繃帶包紮時,不宜過緊,以免壓著傷口。如患者不便轉動,便要按時協助轉換位置,以免阻礙血流供應。注意均衡營養,有助傷口癒合。 減少傷害 避免傷口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如受壓、磨擦或敷料敏感等。   護理傷口要點 護老者可按醫生的指示陪同長者到就近的診所換症,體弱或行動不便者可申請社康護理服務,詳情可在覆診時向醫生查詢和要求轉介。家人宜留意傷口有否被感染的徵狀,有需要時提早覆診。 以下個案分享是一名患有糖尿病和正在洗腎的長者, 這類病人的傷口一般比較難癒合。   <<   警告   >> 以下將會顯示傷口的圖片, 有機會令人不安, 不適合觀看者, 請勿往下閱讀, 謝謝!     這位病者用了兩種我們選擇的專科治療營養品和敷料後, 傷口在短短六星期內有明顯改善, 傷口癒合速度比一般基本傷口護理快。     Day...

Read more →

認識壓瘡及醫學營養治療

Posted by Tada themes on

據統計,現時接近兩成半住院長者患有壓瘡問題,身患多種慢性疾病或需要長期臥床的長者更是高危一族。壓瘡一旦處理不當被細菌感染,更有機會危及生命,因此照顧者能提供正確的壓瘡護理方法,及為患者補充足夠營養至關重要。 壓瘡是指在骨頭突出的部位發生的皮膚潰瘍。當這些位置長期受壓,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受阻時,受壓部位便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造成局部皮膚組織損傷,即壓瘡。  容易產生壓瘡之人士包括: - 行動不便,體弱或長期臥床 - 大小便失禁 - 過瘦或過胖 壓瘡常見的位置: 壓瘡成因:   - 年紀大使皮膚彈性差   - 癱瘓病者長期不動,尤其下半身腰椎、脊椎受傷   - 身體瘦弱人士因體內缺少脂肪保護而容易受擠壓   - 患處周邊組織血液循環不良   - 局部皮膚潮濕問題,使組織變得脆弱,如大小便失禁所引致   - 營養不充足,使皮膚組織修復能力差    壓瘡演變等級 第一級:皮膚發紅、完整無破損 第二級:皮膚出現破皮、水泡,疼痛感最強 第三級:見到脂肪層和軟組織 第四級:患處呈黃或黑色,見到筋、骨   此外, 長者姿勢是否正確有著莫大關係。多認識護理技巧,並定時為長者轉換姿勢,不單可以協助長者維持筋肌正常功能,幫助促進其肢體血液循環,有助減少此類併發症。   減低皮膚受壓的方法 - 保持正確的姿勢,儘量避免骨凸出的部位受壓。 - 勤於變換姿勢,最少每兩小時便要轉換...

Read more →